兴业银行包揽中债年度评定十大奖项
由于各种原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彩鹳在中国境内少有记录,因此被推测在国内已绝灭
2009年春天,10岁双目失明的小飞进入广州市儿童福利院,2010年由广州儿童福利院送其进入广州市启明学校学习后,仅一年时间,他就熟练掌握盲文,自此,打开了认识世界的新窗口。同时,为小芳申请2.2万临时救助资金,用于支付医疗费。
生活上,工作人员每天搀扶小芳进行康复锻炼,帮助她早日独立行走。十四五规划前三年(2021至2023年),广东累计销售福利彩票551.34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166.35亿元,为养老服务、残疾人康复、孤儿救助、困难群众救济等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为助力共同富裕、共创美好生活持续添彩。福利彩票公益金提供每学年1万元的资助,如同一场及时雨,让他更有勇气拨开荆棘追求梦想。方寸彩票,承载着民生重任。小飞在学习,左手摸索盲文,阅读理解后, 右手握笔在盲文板上做笔记。
从救助康复到重建希望,从圆梦助学到守护成长,福彩公益金为孤困儿童点亮希望之光和创建美好生活的故事在持续发生…… 助力鸿鹄志,天使振翅飞 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 让孤儿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2021年,广州市儿童福利院首次有视障孩子考上大学本科,肇庆市怀集县社会福利院走出第一位研究生,湛江市社会福利院、广州市花都区儿童福利院首次有孩子考上大学本科,肇庆市鼎湖区社会福利院首次有孩子考上大专。其后,小芳妈妈提出希望协助解决住所、就读、就业等困难,韶关市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立即联合卫健、住建、教育等部门召开个案协商会议,最终帮助小芳两姐弟解决在市区上学的问题,并在学校附近租到房子,还为小芳妈妈联系了方便照顾小芳的家政工作,使得小芳能够兼顾治疗和上学,保障她在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壮大乡村产业,特别是推动一些新业态落地,要出台相关政策或建立规章制度,完善联农带动机制,让老百姓不断有参与感和获得感。
山东曹县棺材、广东潮南内衣等都是一个产业带旺县域经济、增加就业的案例。我认为,千万工程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经验价值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强县促镇带村。在产量方面,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为13908.2亿斤,连续九年超1.3万亿斤。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一些落后地区的变化堪称百年之变,成绩辉煌。一号文件首次提千万工程,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
南农:在耕地保护方面,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占定补,以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比方说,现在村村通公路,村民基本出行有保障,但是能否适应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农村有自来水供应,但和城市相比质量如何?步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乡村振兴不仅要解决有没有,更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工作方法。今年一号文件提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当下的发展短板。
这一提法如何理解?如何做好耕地保护,特别是防止耕地非粮化? 张红宇: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耕地保护要突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格局。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水平大幅提高。农产品加工的发展,涉及农户、合作社、村集体、企业等不同主体,在此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合理的联农带动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和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让农户愿意参与合作。四是强调因地制宜、久久为功。
应该立足新型城乡关系,统筹推进城乡一体规划布局,以县域为整体,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统筹规划全域覆盖、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成果提供保障。2023年,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3%。
如何看待千万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经验价值? 张红宇:千万工程是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这项工程20年来久久为功地推进,不断迭代升级,不仅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而且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以千万工程的经验为引领,千万工程突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这也说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能搞一刀切。
一方面要壮大县域经济,特别是发展县域的主导性、支柱性产业。防止耕地非粮化,要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七篇文章,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宜耕则耕,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另一方面,城乡发展差异显著,2012-2023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2.88:1缩小到2.39:1,平均每年缩小0.045,若按此速度,到2035年应为1.5:1,到2050年应为1.2:1-1:1.1左右,但实现这一收入增长目标的外部环境并不宽松。要从人民至上的立场推动三农工作,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农业农村工作的标准,守住国家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带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水平不断提升。以广东为例,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大,这也说明了发展的切入点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过往提粮食补偿机制,主要是中央财政补贴给产粮大省,压力给到了中央。这一变化更加凸显了乡村振兴要实现全面发展、长远进步和根本性转变,涵盖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不能只抓一点、以偏概全,而是要从大局着眼、通盘筹划、整体带动。
在耕地保护方面,目前非农化得到遏制,但非粮化现象比较突出。所以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探索灵活就业机制,增加县城对所在县域农村居民的吸引力,实现非农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农村家庭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其中工资性、经营性收入是大头,这就要求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务工和务农的收入,因此对县域经济和乡村产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快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以农业为例,从长期问题看,最近十年间,粮食供需形势总体上已由总量平衡,丰年有余转变为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2023年粮食对外依存度继续攀升。循序渐进则要求从老百姓最迫切、乡村最薄弱的环节抓起,从容易出成果、见效果的工作抓起,一件接着一件事情办,树立群众的信心。多次参与中央1号文件及中央重要文件起草。之前讲过现代农业加工、乡村产业发展,实际上是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应链、完善利益链的过程。
2013-2022年,尽管粮食产量每年增长0.95%,但同期蔬菜、水果年增长却分别达到2.65%和3.61%,特别是果树占用耕地的情况相对严重,因此要延续之前提出的退果还粮、引导林果业上山的做法。从短期表现看,由于经济增速相对放缓,城乡居民消费趋于保守,国外进口农产品冲击等因素,导致近期农产品价格市场低迷。
粮食主销区多是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例如广东2023年GDP达13.57万亿元,具有较强的人力、财力优势能补贴产区及农民,提升产能和种粮的积极性。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红宇在接受南方农村报(以下简称南农)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延续了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的总基调,聚焦农业农村农民,关注生产生活生态,体现出战略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南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县域不强尤为突出。壮大农业加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构建和不断完善四链共生发展格局的过程。
广东和浙江都是经济强省,千万工程对广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的国内自给率长期维持在95%左右。从农业发展看,产量提升,结构优化。这一机制的建立旨在平衡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益格局。
同时,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691元,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8%。针对农业加工、保鲜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如何改进? 张红宇:加快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业加工、保鲜等重点环节,应该构建四链共生的发展格局,包括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应链、完善利益链,不断丰富乡村产业的外延和内涵,让更多农户享受发展的红利。
谈学习千万工程 广东头号工程要建立长期考核监督机制 南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千万工程。张红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延续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基调。
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生猪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14.0%,影响了农业从业者生产积极性。南农:今年提到要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